今天是
精准扶贫 为民富民
      最新动态
 
   精准扶贫
正文    
 
  
兰州文理学院2017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17-10-20   阅读:1023
 
 
      根据省上《关于调整加强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力量的意见》要求,我校精准扶贫联系点调整到庆阳市庆城县桐川镇党崾岘村、大滩村、高庄村、郭家岔村四个行政村。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和庆城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为了将学校自身优势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同步同向发力、助推学校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最大任务,坚持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以“智力扶贫为主导,多元化支持协调发展”为主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力量,依托精准扶贫工作站,坚持扶贫扶智扶产业相结合,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的原则,细化项目内容,强化推进措施,实施精准帮扶,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确保2019年实现四个村整体脱贫,同全省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二、工作重点
     (一)摸清情况,继续做好精准识别工作
按照“1+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计划,通过入户核查,进一步完善贫困户资料,对照因灾、因病、因学、因婚和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缺土地、缺水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不足等致贫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做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础性工作。
     (二)理顺渠道,做好精准施策与精准管理
      围绕“1+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帮助贫困村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富民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对照脱贫验收标准,多措并举,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因村因户量身定做具体的帮扶措施,确保与致贫原因、贫困户需求、相关政策对接。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把精细、精微、精确的功夫下足,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应扶尽扶,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对于贫困村,要继续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发展、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等工作,为精准扶贫打好基础、提供支撑;对于贫困户,要针对具体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围绕“换脑”“增智”“造血”“融资”等关键,在拓宽增收门路、提升增收能力、协调落实专项贷款上加大帮扶和支持力度。
     (三)发挥学校优势,积极开展精准帮扶
      1. 做好教育帮扶。
     (1)注重内涵发展的项目开发。如依托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提供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培训;加大学前教育培训力度;吸收教师来学校进行较长时间的专业研修;增加网络培训项目和时间等灵活多样的培训项目。
     (2)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设教育培训网站,开设慕课、微课,开展网络培训,提升乡村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教学水平。
     (3)加强高考咨询工作和单招宣传工作。每年适时开展高考教育咨询,特别是高考志愿填报资讯和指导。
     (4)对考取我校的桐川镇帮扶村的考生给予免收学费的优惠待遇;每年单招考试录取政策向庆城籍考生倾斜。
       2. 做好文化帮扶。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争取省体育局“体育惠民工程”,为联系村修建体育健身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广场舞比赛、村民运动会等文化活动。
     (2)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图画核心价值观、图说中国梦”活动;在四个联系村建设宣传栏,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开展“乡村好人”、“好婆婆、好媳妇”、“文明村民”的评选活动。
     (3)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戏曲、舞蹈、音乐表演等专业优势,开展送戏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激发引导村民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依托学校艺术专业优势和“三下乡”实践活动,开展文艺演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4)开展文化传承。组织专业人员积极助力庆阳地方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有序传承。
     (5)倡导建立乡村文化。发挥乡贤引领作用,着力培育新农民、提倡新风尚、发展新文化。
     (6)建立法律援助中心。 依托我校社会管理学院,加大法律援助,开办法律讲堂,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帮助农民处理法律事务。
      3.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利用学校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引进电商企业,建立电商平台,对当地农业产品的网上销售进行全方位策划,加快打开农产品销路,帮助农民创业增收。依托学校相关学院,在国内知名度高的淘宝、美团、手机微店等电商平台上为各村已有的农业合作社建立专门的农产品网店,设法使农民自办网店,销售特色农产品和特色禽畜。
      4.助力打造美丽新农村。
创新帮扶方式,变精准帮扶项目为学校科研项目,给予政策和经费的保障,保证帮扶项目落地生根,促进学校科研发展,将扶贫与科研紧密结合,增强学校实力,打造美丽乡村。
     (1)依托旅游专业,服务旅游发展。由我校旅游学院与庆城旅游局配合,助力庆城县旅游资源开发,在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设计旅游产品、培育乡村农家乐、建立旅游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促进当地旅游发展。
     (2)学校设立专项科研项目,组建专业团队,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帮助开展庆阳市全域旅游和庆城县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相关工作,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和教学科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新道路,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3)学校鼓励教职工和学生参与联系村的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特色禽畜养殖项目,兴办乡村农家乐,促进贫困村做大产业,增加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四)凝练帮扶项目,促进“三变”改革
      1.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在土地贫瘠、缺乏水利设施的连片山区,大力发展苹果树、核桃树、黄花菜、苜蓿的种植以及大片区苗林的培育,发展耐寒性较强的经济作物。鼓励农户养牛、羊、猪、鸡、兔等家禽,引导具有实力的能人投资养殖业。努力延伸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产业链条,充分调动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
      2. 通过产业项目的方式,宣传农村“三变”改革的政策。即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改革,让农民拥有股份,尝试打造“股份农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有效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三、保障措施
     (一)着力加强政策的宣传学习。
      以学校驻村干部为主体,带动全体帮扶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及全省“1+17”配套文件精神,深入贯彻“六个精准”,准确把握“七个一批”,积极推进“三变”改革,把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精准宣传到村、到户、到人,增强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信心、加快实现小康的步伐。
     (二)着力提高帮扶工作队履职能力。
      驻村工作队是推动脱贫攻坚的生力军,驻村工作队队长要切实履行职责,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规范化,帮助贫困村推进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帮助贫困户解决主体生产模式发展、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惠农贷款办理和致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三)着力挖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
      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致富带头人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行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探索引进企事业单位及成功人士与联系村结对子、对口帮扶。拓宽视野、完善思路,通过深度的产业融合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推动对口帮扶工作由单纯的给钱给物向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转变,充分释放社会帮扶的多元效应。
      (四)着力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小组组长和副组长,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主管扶贫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
     选派驻村工作人员,严格落实省委关于干部“逢提必下”的要求,把年富力强,思想政治好、作风正、熟悉农村工作,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派到相应的岗位上。
 
   
 
 
Copyright @ 版权:兰州文理学院“乡村振兴”专题网站 设计:信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